随着2025年7月31日养老金调整补发款项到账兴盛网 ,标志着2025年养老金调整工作正式结束。这场历经7个多月的调整终于落下帷幕。然而,随着补发到账,许多退休人员反映,今年养老金调整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但在此倾斜政策下,并未实现“提低控高”,这是为何?
首先,今年养老金调整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并不等同于“提低控高”。从字面含义来看,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相同点在于“提低”方面,均旨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金水平;不同点在于“控高”方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政策并未体现出对高收入水平的限制。结合今年养老金调整公式,依然采用“定额调整 + 挂钩调整 + 倾斜调整”的三结合模式。其中,定额调整是为每人每月增加固定金额,无论养老金水平高低,该金额均保持一致;倾斜调整则仅针对符合高龄倾斜条件或艰苦偏远地区倾斜条件的人员。
最后是挂钩调整。尽管今年挂钩调整比例相较于去年有所降低,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并未改变。假设某地区养老金水平挂钩比例为0.5%兴盛网 ,养老金2000元与6000元的人员,挂钩调整金额分别为2000×0.5% = 10元以及6000×0.5% = 30元。由此可见,养老金6000元的人员比2000元的人员多出30 - 10 = 20元。因此,今年养老金调整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更多是通过降低挂钩调整比例,缩小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来实现的,并未达成“提低控高”的目标。
展开剩余53%那么,养老金调整为何难以实现“提低控高”呢?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提低控高”的本质与现行养老金调整原则相冲突。按照“定额调整 + 挂钩调整 + 倾斜调整”的养老金调整公式,其中挂钩调整秉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若养老金调整实行“提低控高”,则与这一原则相悖。尽管今年养老金调整中的挂钩调整比例较去年有大幅降低,但本质上,工龄长、养老金水平高的人员在挂钩调整中仍能获得更多,这一情况并未改变。“提低控高”的本质是提高低收入水平、限制高收入水平,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相矛盾。
其次,单纯实行“提低控高”会影响参保人员的积极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贯穿于养老金调整与核算过程。若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人员在调整中获得更高增幅,对于养老金水平较高的人员是否公平?养老金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高收入水平人群通过退休前较高的缴费基数和较长的缴费年限积累了较高的养老金。若退休后在调整中受到限制,谁还会愿意继续缴纳高水平的养老金?这不仅违背公平原则,还会打击参保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养老基金的良性循环。
此外,自2024年11月养老金并轨制完成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均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金核算和调整方面保持一致兴盛网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调整过程中的差异,使调整方式更加公平。
发布于:河南省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